第十六章:氪金,我们是专业的
这个团队大概就是两个不怎么混日子的带着五条连呼吸都嫌累的咸鱼,其中一天咸鱼还是这个团队的老大。
在这种情况下,让楚萱这种科研大佬人员去申请经费也是说的通了。
虽然楚萱大佬的操作挺感人的,但是这不正是体现他价值的地方嘛。
要是这群大佬啥都会,他就没价值了况且就算大佬啥都会,但是时间总不够吧,那么为大佬节约更多的时间,不就是他的价值嘛。
大佬的时间多宝贵呀,有这时间浪费,还不如搞点新鲜玩意儿看看。
比如像什么雷亟台这种控制气象的天象武器。
既有利于农业生产,也利于雷电资源的使用,为我国节约大量购买煤炭和石油等资源的外汇。
并将这部分外汇储备购买教育资源、油铁矿石等资源。或利用,或储备。
而且雷亟台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作为武器使用,当然,现在不行。
单独的雷亟台作为武器,其能发挥的效力并不大。
要想达到每小时一次全地星制裁的能力,至少要普及到我国每个省份一到两座雷亟台。
然后并联构成一个环地星对内对外打击系统。
没错,除了对地星内部目标打击以外,还可以对地星以外目标进行超距离打击。
在传统观念中,雷电是行星内部能源,大气中的水蒸气是雷云形成的内因;雷云的形成也与自然界的地形以及气象条件有关。
雷电的产生和传播需要在空气中形成正负电荷差,是一个大气行星的内部放电现象。
也就说传统观念中,雷电不能在太空中形成。
不过,也仅仅只是传统观念而已,这玩意儿本身就是用来打破的。
固步自封对于科学来说是不可取的,要大胆质疑,小心求证。
雷电这东西去除神话色彩,去除其神秘面纱,不就是电磁力的一种嘛,再根本寻源亦不过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再加之,在宇宙中其实存在着特有的宇宙放电现象。
如果能够捕捉到宇宙雷电,并能够有效利用它,哪怕最弱的宇宙放电,也足够大汉共和国一年的用电量。
或许有超过,谁知道呢?
雷亟台离制造和捕捉宇宙放电还差的远呢,也就只能在地星村当个土霸王。
作为鹅城一霸,在地星是想收拾谁就收拾谁。
而在地星以外打击目标,以现有的水平,以月星为打击目标,大约能在月星造成一千万吨TNT当量伤害,且是每间隔一小时打击一次,最高持续十二小时打击。
然后是九十六小时的冷却、维修、保养时间。
极端功率打击是一次性造成一亿吨TNT当量,威力可观,但是之后所有的动用极端功率的雷亟台就废了。
这玩意儿挺贵的,放在古代,随便一座雷亟台废了,杀一两个朝廷两千石的大官陪葬,再废一个三公,皇帝罪己都没人说啥。
在当地杀个人头滚滚也算是正常操作。
就放在现在,起步无期人人问候官员祖辈,死死刑立即执行也就还行。
一座雷亟台系统的造价也不高,也就四百个亿而已。
全国的四十个雷亟台也就合计不到两万亿,便宜得很。
毕竟是刚刚脱离实验室可以复制生产的高尖端武器,又不是量产机。
如同最新一级的核动力航母,造价五十个亿,谁又能像下饺子一样制造一堆呢。
像这种走在时代尖端的产品,制作几个样本,搞一下参数实验,间接威慑也就行了。
下饺子?又不是开战了,这样搞又几个国家受得了,又能承受几次。
但是,这次雷亟台不一样,大汉共和国也不一样,都是疯子。
两万亿而已,对于一个大国而言,还是拿的出手的。
加上雷亟台这种首次实现制造、牵引、捕捉、收集、环地星内外打击的天象武器。
嗯~~~你懂的~~
其实,光雷亟台的科研经费,第一期就烧了一百一十二亿,二期烧了四百亿,三期更是烧了一千七百八十二亿,第四期再次烧了三百五十五个亿,直到第五期一百九十七亿才得以实现。
一开始对于雷亟台只是存在幻想中的产物,谁也没有想到过将它化为现实。
按道理,这也不是他们能够接触的东西。光是经费就不是他们这群穷逼可以承担的。
从初步估计来看,这个项目应该可以烧掉一个杭州的国内生产总值。
虽然最后完成的时候也就才烧掉二千八百四十六亿,不到三千亿,连杭州五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都没达到。
可是那也是三千亿呀,而其人力资源还未曾计算。
但是那三千亿也是后来计算得出来的,最开始的时候,都是按照烧掉一个杭州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去上设想的。
数额太大,就当是开个玩笑,都没有继续深究下去。
直到某天,晨曦、宫采儿、姬羽等七人混在一起的时候,也不知道谁第一个挖了一个坑。
然后一个接一个地拿着“铲子”跳下坑去将坑挖大,最后晨曦将“挖掘机”开进坑里,并来了一次爆破。
好吧,大家都在坑里了,想想办法搞一下子。
第一步先解决资金问题,把框架做好,没钱搞科研就要氪命。
第二步……算了还是说第一步吧,把搞一号单兵作战装甲剩余的一千万经费和获得的一千五百万奖金作为第一笔流动资金投入。
第二笔流动资金是他们这几号年轻人得到的国家奖赏的房子,抵押的抵押,卖的卖。
大概有个一千七百八十万,作为第二笔流动资金投入。
然后大家发现自己裤兜里比脸还干净,这就尴尬了。
项目搁浅是不可能搁浅的,自己跳的坑,绝对不能灰头土面的爬出来。
一咬牙,找自家关系。
当时就是愣头青,根本没想过能不能获得国家的支持。
不过大概率得不到想要的回答,毕竟资金数额太大了,为了一个可能有可能无幻想产品,甚至于打水漂的东西。
投入一大笔资金,理性下根本不现实。